过程性测试二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某国有林场为解决本单位职工福利,擅自采伐所管理的林木1000余棵。其行为属于()
A.单位构成盗伐林木罪
B.滥伐林木罪
C.不构成犯罪
D.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个人构成盗伐林木罪
2.我国刑法典修订后的施行时间是()
A.1997年3月14日
B.1997年7月1日
C.1997年10月1日
D.1998年1月1日
3.某甲打猎时,发现一头猎物旁边有个小孩在玩耍,他明知自己枪法不好,但打猎心切,于是开了枪,结果猎物没打着却打死了小孩。某甲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 )
A.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间接故意
D.过于自信的过失
4.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A.想象竟合犯
B.法规竟合
C.结合犯
D.吸收犯
5.管制的执行机关是( )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司法行政机关
D.公安机关
6.吴某因犯故意伤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l万元,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
A.吸收原则
B.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
C.吸收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
D.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
7.黄某意图杀死张某,当其得知张某当晚在单位值班室值班时,即放火将值班室烧毁,其结果却是将顶替张某值班的李某烧死。合黄某对李某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属于()
A.间接故意
B.过于自信的过失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意外事件
8.大学生甲,在校园用鸟枪打鸟,事先没有验枪,自认为枪膛没有铁子弹头便随手开枪,结果把一个过路的同学打成重伤。大学生甲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
A.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间接故意
D.过于自信的过失
9.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A.故意杀人罪
B.抢劫罪
C.贩卖毒品罪
D.放火罪
10.甲因为男友不忠而生恨意,决定杀乙。某日把乙引到家中将一瓶安眠药(50片)掺入咖啡让乙喝下。乙在床上昏睡,甲离家到附近一座山上打算自杀。甲在山上犹豫徘徊一昼夜,心生悔意急回家,发现乙已被人送医院抢救,未死。甲大喜过望。对甲()
A.按既遂犯处罚
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应当免除处罚
11.有权对刑法作出司法解释的机关包括()
A.公安部
B.最高人民检察院
C.最高人民法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12.处断的一罪包括()
A.结果加重犯
B.吸收犯
C.牵连犯
D.连续犯
13.我国刑罚的目的包括()
A.惩罚犯罪
B.特殊预防
C.一般预防
D.罪刑等价
14.警察甲为获取口供对犯罪嫌疑人乙实施捆绑吊打,致乙死亡。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A.故意杀人罪
B.妨害公务罪
C.刑讯逼供罪
D.暴力取证罪
15.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约港时,德国人甲在轮船上窃取我国公民乙价值4000元人民币的财物。对本案确立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主要是()
A.属人原则
B.保护原则
C.普遍管辖原则
D.属地原则
16.“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体现的是()
A.罪刑法定原则
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C.罪责自负原则
D.罪刑相当原则
17.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故意伤害他人致人轻伤的()刑事责任。
A.应当负
B.不负
C.可以负
D.应当减轻
18.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 )。
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
19.某甲刚满15周岁,当其犯()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
B.抢劫罪
C.诈骗罪
D.抢夺罪
20.某甲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了犯罪,没有造成损害,对某甲应当()
A.免除处罚
B.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D.减轻处罚
奥鹏,国开,广开,电大在线,各省平台,新疆一体化等平台学习
详情请咨询QQ : 3230981406或微信:aopopenfd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