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22春平时作业2-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
A.政策评估
B.政策制定
C.政策执行
D.政策终结
2.( )是调查研究者让熟悉一地区情况的人作为评判员,按照事先规定的高低层给成员分层归类。
A.信誉法
B.主观法
C.声誉法
D.客观法
3.( )是社会制度的实体部分,是制度及其规范的执行机构与设施,社会制度的规范作用常常要通过相应的组织机构来实现。
A.观念系统
B.规范系统
C.履行规范的人、群体和组织
D.机构与设施系统
4.( )指社会学通过对事实资料的研究,借助概念、范畴进行理论抽象,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对社会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A.描述功能
B.解释功能
C.预测功能
D.辨别功能
5.从众行为是一种( )
A.消极行为
B.积极行为
C.既有消极的,又有积极的
D.价值中立的
6.( )又称自我评分法,是由调查研究人员将整个社会体系分为若干层次,由人们根据某项标准,自己对自己归类,判断自己处在社会分层体系中的哪一层。
A.信誉法
B.主观法
C.声誉法
D.客观法
7.()指有好坏高下之分的文化,即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可以评出孰优孰劣的文化。
A.中心文化
B.边际文化
C.评比性文化
D.非评比性文化
8.( )就是模拟某些现实的问题场面,让一个人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站在不同的立场处理事物,以期了解别人的需求与感受,从而改善角色的扮演。
A.角色学习
B.角色换位
C.角色转移
D.角色教育
9.在县级政府决策中起最重要作用的是( )
A.县政府
B.县政协
C.中共县委
D.党的县纪委检查委员会
10.(),-由于一套行为规范逐渐被整个群体所接受,群体中的一致性普遍流行开来,那些不遵循这套紧急规范的人将会被施以社会压力。
A.感染理论
B.紧急规范理论
C.趋同论
D.新兴规范理论
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1.从成员的个人角度来看,社会组织的特点:
A.社会组织成员间的互动是间接的、片面性的
B.成员的互动是事本互动,而非感情互动
C.社会组织的成员个性差异大,异质性强
D.社会组织的成员受规范的严格约束和限制
12.比较主要的几种集合行为理论有( ):
A.感染理论
B.紧急规范理论
C.匿名理论
D.趋同论
E.新兴规范理论
1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有( )。
A.民
B.立法机关
C.利益集团
D.行政机关
E.领袖人物
14.在现实生活中,角色规范按其表现形式分为:
A.权利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
C.禁止性规范
D.特许性规范
15.社会运动的类型有( ):
A.改革运动
B.革命运动
C.抵抗运动
D.表意运动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6.文化一经产生就会扩散、传播,被模访被利用。
17.在社会学的研究中,现代化是概括一种具有特定时空、特定内容和特定形式的社会变迁现象。
18.道德是由习俗演化而来的以荣辱和善恶观念来评价人们的社会行为,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19.现代化理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出现的第一种社会发展理论,现代化理论把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看成是两种具有相互排斥特征的社会,由传统向现代演进的过程就是现代化。
20.政策科学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没有关系
21.正向作用能够减轻成员在组织中的心理压力,增强组织的稳定性。
22.社会学研究方法遇到的问题包括对象的不可控性和伦理问题。
23.良性行动是给社会环境带来积极性后果的行为方式。
24.所谓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它包括两种基本的类型,即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
25.社会学出现于19世纪中叶并不是历史的偶然现象,而是日趋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具体反映。
奥鹏,国开,广开,电大在线,各省平台,新疆一体化等平台学习
详情请咨询QQ : 3230981406或微信:aopopenfd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