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22春平时作业3-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分析分组
D.结构分组
2.1990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393.10公斤,人均棉花产量3.97公斤,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558元,人均国民收入1271元它们是(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4.现象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程度越高,则相关系数值( )
A.越接近于∞
B.越接近于-1
C.越接近于1
D.越接近于-1或1
5.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在是否需要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问题上( )
A.前者勿需确定,后者需要确定
B.前者需要确定,后者勿需确定
C.两者均需确定
D.两者都勿需确定
6.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7.对总体按某个标志进行分组,得到的统计表属于( )
A.分组表
B.复合表
C.简单表
D.整理表
8.有20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434422434634524,如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
A.单项式分组
B.等距分组
C.不等距分组
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以
9.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B.正确确定组距
C.正确确定组数
D.正确确定组中值
10.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1.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12.一个由500人组成的成人样本资料,表明其收入水平与受教育程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7214,这说明( )
A.二者之间具有高度的正线性相关关系
B.二者之间只有72.14%的正线性相关关系
C.72.14%的高收入者具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
D.72.14%的受教育程度较高者有较高的收入
E.通常来说受教育程度较高者有较高的收入
13.抽样推断的抽样误差是( )
A.是不可避免要产生的
B.可以事先计算
C.可以通过不同的抽样方式消除
D.范围可以事先控制
E.只能事后进行计算
14.统计整理的方法是( )
A.统计分组
B.划分经济类型
C.检验统计资料库
D.统计汇总
E.编制表统计
15.时期指标的数值( )
A.可以连续计量
B.反映现象在某一时期内状况的总量
C.相邻两时期指标有可加性
D.其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关
E.有时可以间断计量,一般是连续计量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6.时点指标可采用经常性调查()
17.全面调查包括统计报表和普查()
18.当对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
19.已知:工资(元)倚劳动生产率(千元)的回归方程为:yc=10+80x,因此,当劳动生产率每增长1千元,工资就平均增加90元。 ( )
20.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等三种涵义()
2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2.组距分组只适合连续变量()
23.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
24.统计表的主词栏是说明总体的各种统计指标()
25.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