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二-0008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____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2.()年,联合国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的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而不是普通职业。
A.1965
B.1964
C.1966
D.1967
3.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由瑞士学者____和美国学者科尔伯格等人创建。
A.赫尔巴特
B.斯金纳
C.皮亚杰
D.弗朗斯
4.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____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5.()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
A.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B.文化素养
C.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6.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____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7.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源于()
A.拉丁语
B.汉语
C.德语
D.英语
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____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9.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____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10.____是指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
A.德育目标
B.德育
C.教育目标
D.教育
1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____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12.自然主义教育目的的主要倡导者是____。
A.加德纳
B.卢梭
C.斯金纳
D.华生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____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A.课程实施
B.课程评价
C.课程教学
D.课堂反馈
15.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____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二、多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6.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____
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17.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A.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B.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C.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D.教育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8.学生应该具备人的____特性?
A.学生是能动的主体
B.学生是能动的客体
C.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
D.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19.评价过程中的基本问题有____
A.评价概念是否合适
B.搜集和加工信息是否合适
C.评价过程是否科学
D.报告评价结果的信息是否合适
20.德育原则有____
A.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疏导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E.因材施教原则
21.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____
A.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C.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D.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22.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____
A.社会政治的需要
B.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C.文化传统的影响
D.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水平
23.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有____
A.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D.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24.学生应当履行的义务有()
A.遵守法律、法规
B.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C.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D.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25.学校文化的特性有()
A.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B.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C.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D.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26.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____
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27.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环境
D.教育影响
28.遗传的意义有()
A.遗传素质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
B.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C.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D.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9.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有____
A.依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B.依据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C.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D.依据学校的教学实践、设备、条件
E.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30.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可能影响有____
A.对教育的动力作用
B.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
C.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D.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E.科学渗透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31.教师的多元角色有____
A.传道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示范者角色
D.管理者角色
E.父母与朋友角色
F.研究者角色
32.教学过程的结构是____
A.激发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E.检查知识
33.教育目的的作用有()
A.规范作用
B.导向和评价作用
C.激励作用
D.反馈作用
34.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____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35.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内涵有____
A.特殊的师生互动
B.特殊的时空安排
C.教学因素的特殊组合
D.特殊的教学内容
三、判断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36.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
37.研究型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体现学生知识的扩展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38.教育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39.教科书又称课本,是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接受能力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40.孔子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
41.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2.智力主要指身体的正常发育成长与身体各个器官的活动能力。
43.分组教学产生于古代,是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教学组织形式。
44.压服强调以说理的方式使人心服,说服则用权威、权力、暴力、专制、威胁、恐吓、惩罚等强制性手段迫使人屈服。
45.校园文化是精神文化的核心。
46.示范法运用的手段主要是榜样。
47.课程计划的核心内容是课时分配。
48.目标评价模式以目标为中心进行,在布鲁姆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49.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
50.发展个性,是要在人的差别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共同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