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2003、2009、2103)《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土壤有机碳库占全球陆地总碳库的()。
A、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三
B、五分之二到四分之三
C、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三
D、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
正确答案:
第2题,下列辐射中,波长最长的是()。
A、紫外线
B、无线电波
C、太阳短波辐射
D、伽马射线
正确答案:
第3题,生物圈并非构成一个单独的物理圈层,其分布情况是()。
A、主要集中在岩石圈,部分生活在大气圈和水圈
B、主要集中在大气圈,部分生活在水圈和岩石圈
C、主要集中在水圈和大气圈,部分生活在岩石圈
D、主要集中在水圈和岩石圈,部分生活在大气圈
正确答案:
第4题,首次在大气环境中检测到了磷化氢是在()。
A、中国
B、巴西
C、美国
D、德国
正确答案:
答案来源:(www.),下列数据中,不属于主流理论观点的是()。
A、大气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升高到450ppm-550ppm后,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将上升2-3摄氏度
B、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摄氏度以上,将可能给人类带来重大影响,突出表现为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
C、温度上升带来的社会问题很可能进一步导致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加剧,部分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增加,推动温度继续上升
D、世界各主要国家必需采取各种行动,减缓全球变暖,使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排放水平的一半
正确答案:
第6题,生物入侵将产生两种值得关注的全球效应是()。
A、降低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地理隔离
B、提高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地理隔离
C、降低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生殖隔离
D、提高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生殖隔离
正确答案:
第7题,从模型的时空尺度上分类,不包括()。
A、林窗模型
B、经验模型
C、协作性模型
D、过渡性模型
正确答案:
第8题,中国人工林固定的二氧化碳占森林总固定量的()。
A、20%
B、40%
C、60%
D、80%
正确答案:
第9题,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年约滞留()吨碳在陆地生态系统中。
A、1220亿
B、1200亿
C、220亿
D、20亿
正确答案:
答案来源:(www.),对第一性生产力或自养有机体生产力测量的最普通、最古老的传统方法是()。
A、二氧化碳测定法
B、直接收割法
C、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
D、光合作用测定法
正确答案:
第11题,化石燃料不包括()。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甲烷
正确答案:
答案来源:(www.),研究我国元素循环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黑箱模式是指()。
A、以整个系统为对象,对系统内部诸多过程则进行调查和概算,而对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元素输入和输出不加研究或稍加研究
B、以整个系统为对象,对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元素输入和输出进行调查和概算,而对系统内部诸多过程则不加研究或稍加研究
C、选择典型的生态子系统,对系统内部诸多过程则进行调查和概算,而对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元素输入和输出不加研究或稍加研究
D、选择典型的生态子系统,对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元素输入和输出进行调查和概算,而对系统内部诸多过程则不加研究或稍加研究
正确答案:
第13题,关于定位观测和台站网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获得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数据的重要手段
B、覆盖了陆地绝大部分面积
C、观测陆地生态系统内的环境条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组成
D、观测陆地生态系统内的环境条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动态变化
正确答案:
第14题,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影响的元素流通率主要影响了()元素。
A、碳
B、氮
C、磷
D、硫
正确答案:
答案来源:(www.),电磁波谱学使遥感技术的应用扩大到()。
A、可见光之外
B、地球之外
C、海洋深处
D、对流层之外
正确答案:
第16题,从全球角度看,随着(),土壤呼吸量减少。
A、植被的NPP的增加
B、年平均气温的升高
C、年降水量的增加
D、低纬度向高纬度变化
正确答案:
第17题,降水量高且温度也高的地方一般会产生的植被是()。
A、荒漠
B、针叶林
C、落叶林
D、热带雨林
正确答案:
第18题,显生宙比隐生宙的研究更清晰主要是因为显生宙产生了大量的()。
A、水分
B、土壤
C、化石
D、氮气
正确答案:
第19题,最早记录生物入侵的科学家是()。
A、拉马克
B、摩尔根
C、孟德尔
D、达尔文
正确答案:
答案来源:(www.),阔叶林对红外波段的光谱反射率大约为()。
A、30%
B、50%
C、70%
D、90%
正确答案:
第21题,磷在大多数有机体中的重量比为()左右。
A、10%
B、6%
C、3%
D、1%
正确答案:
第22题,从理论上来讲,海水蒸发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进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可能抵消一部分温室效应。
A、湿度
B、惰性气体
C、云量
D、太阳辐射的反射
正确答案:
第23题,关于磷在自然界中的利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的光合和呼吸作用控制着磷对生物圈的输入和输出
B、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几乎所有的生物可利用态磷都是通过含磷矿物的风化产生的
C、促进风化的因子都可提高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
D、矿物中的磷含量较高,大多数土壤都不存在缺磷现象
正确答案:
第24题,矿物原料的使用,使大量含硫废气排入大气,最后以()的形式在地面沉降。()
A、大气沉降
B、植物吸收
C、能量循环
D、酸雨或雪
正确答案:
答案来源:(www.),陆地上地壳的平均厚度为()。
A、33km
B、139km
C、273km
D、492km
正确答案:
第26题,气候变化不一定导致过渡带界限的摆动,但过渡带界限的摆动一定是因为气候变化。()
T、对
F、错
正确答案:F
第27题,所谓的全球变化其实包括自然自身引起的变化和人类引起的变化两类。()
T、对
F、错
正确答案:
第28题,地球表层几乎所有的物质都是非生物来源的。()
T、对
F、错
正确答案:
第29题,一般来说,被入侵的生态环境主要有具有可利用的资源条件、自然控制机制充足、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
T、对
F、错
正确答案:
答案来源:(www.),海水表面水的碳含量比深度超过1千米处海水中的碳含量高14%。()
T、对
F、错
正确答案:F
第31题,水体富营养化可能导致一些渔业品种的产量增加。()
T、对
F、错
更多答案下载:(www.)
第32题,1999年12月2日,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500多位科学家在北京召开了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
T、对
F、错
更多答案下载:(www.)
第33题,净生物群区产量是评价陆地生产系统长期二氧化碳源与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
T、对
F、错
更多答案下载:(www.)
第34题,磷化氢通常产生于一些厌氧体系。()
T、对
F、错
更多答案下载:(www.)
第35题,根据现阶段研究,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
T、对
F、错
正确答案:F
第36题,根据相关研究,地球上40万年来平均温度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
T、对
F、错
正确答案:F
第37题,可能蒸腾包括所有表面的蒸发与植物蒸腾。()
T、对
F、错
更多答案下载:(www.)
第38题,影响土壤呼吸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物作用、土壤气象因子、抑制因子、土地利用方式等四类。()
T、对
F、错
更多答案下载:(www.)
第39题,我国的年均降雨量从30年代起,开始呈下降趋势,50年代最为明显。()
T、对
F、错
更多答案下载:(www.)
第40题,生态系统过程模型考虑生态生理和生物物理过程和这些过程确定的生产力的空间、时间特性。()
T、对
F、错
更多答案下载:(www.)
第41题,近40年中,相较于夏季平均气温,我国冬季平均气温上升较为明显。()
T、对
F、错
正确答案:
第42题,从理论上来说,高纬火山喷发以后不久,欧洲的西风环流会变得更加强盛,冬季的天气一般是温和的。()
T、对
F、错
更多答案下载:(www.)
第43题,不同生物对温度的耐受性和温度的要求不一样,水温升高势必使一些喜爱高温的生物数量增加,而适应低温生活的生物数量减少,以致群落优势种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整个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
T、对
F、错
正确答案:
第44题,浮游植物的过量增殖还会使水体缺氧,直接杀死水生动物,或使生活在这些水域里的鱼类逃离 。()
T、对
F、错
更多答案下载:(www.)
第45题,滞留在水库中的碳的主要来源是土壤。()
T、对
F、错
更多答案下载:(www.)
第46题,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为获得大尺度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分布以及变动规律提供了传统方法无法测定的手段。()
T、对
F、错
更多答案下载:(www.)
第47题,生物入侵不仅是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威胁日益增加。()
T、对
F、错
更多答案下载:(www.)
第48题,人类出现于第四纪。()
T、对
F、错
更多答案下载:(www.)
第49题,过去是认识现在和预测未来的基础。()
T、对
F、错
更多答案下载:(www.)
答案来源:(www.),陆地植被蒸腾作用生产的有机物质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一切生命成分及其功能的基础。()
T、对
F、错
正确答案:F

